11月22日星期六,在贺州市平桂区黄田镇长寿谷农场,一阵童稚的欢笑声在田野里响起,一群孩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踩在田埂上,开启了他们的“稻田研学”之旅。
制作稻草人。
(相关资料图)
上午的创意签到台上,孩子们不是写下名字,而是用手指蘸上颜料,在画纸上按下手印,再认真添上几笔,制作一株属于自己的、独一无二的“稻穗”。领取到研学手册、手套和透明的收集瓶,好奇的种子已然在他们心中发芽。
“谁知道我们吃的米饭,在田里长什么样?”稻谷小课堂上,农场老师詹力的问题引来千奇百怪的答案。从“锅里来的”到“超市买的”,孩子们天真的回答让大人们忍俊不禁。直到亲手触摸到带着芒刺的稻穗,看到古老的镰刀和敦实的打谷桶、脚踩的打谷机,抽象的“粮食”概念,才开始在他们眼前变得具体而真切。
拿起镰刀,体验收割稻穗。
孩子们学着大人的模样,弯下腰,左手紧紧攥住一把稻秆,右手用镰刀用力一拉。“成功啦!”第一个割下稻谷的孩子兴奋地举起战利品,脸上是藏不住的成就感。打谷环节更是热火朝天,双手紧握稻穗,奋力甩向谷桶和打谷机,金黄的谷粒如雨点般噼里啪啦地溅落下来。许多小孩子,将自己收割最饱满的谷粒收进自己的小瓶子里,说要“把秋天带回家”。
神气活现的稻草人。
稻草人制作成为创意与协作的工坊。竹竿做骨架,稻草当身体,孩子们分组合作,给稻草人穿上衣服、画上表情。有的稻草人戴上了孩子的草帽,神气活现;另一个则被穿上漂亮的衣服、戴上眼镜,像个小学生。一旁的绘画区,孩子们对照着真实的水稻标本,画纸上的稻穗虽显稚拙,却笔笔认真。
中午,队伍转场至姑婆山旅游度假区集散中心商业街的芳林马蹄体验店。一杯清甜润喉的甘蔗马蹄水,瞬间洗去了半天的疲惫。当得知清甜的马蹄竟是深埋于淤泥之中时,孩子们发出了不可思议的惊叹。
体验用脚踩打谷机。
厨房化身为美食工坊。小手洗净,揉捏起饭团,包起马蹄饺子,小心翼翼地给豆腐酿填上馅料。饭团被捏成了小动物,饺子形状千奇百怪,豆腐酿虽然馅料满得快要溢出来,但每一个作品都被孩子们视若珍宝。那一刻,他们品尝到的不只是即将成型的美食,更是亲手创造的喜悦。
品尝自己制作的美食。
研学结束返程,孩子们手里还紧紧握着那只装满稻谷的小瓶子,脸上带着满足的微笑。“这一天,知识不再是书本上的图片和文字,而是镰刀的重量、稻谷的触感、马蹄的清甜和亲手创造的自豪。”陪同孩子研学的一位家长如是说,道出了许多家长和孩子的心声。








